魔芋简介
介绍
蒟蒻(学名:Amorphophalms konjac),又称蒟蒻芋,俗称魔芋、雷公枪、菎蒟,中国古代又称妖芋,自古以来蒟蒻就有“去肠砂”之称, 日本又称菎蒻,又名蒻头(开宝本草)、鬼芋(图经本草)、花梗莲(江西新建)、虎掌(江西万年)、花伞把(江西定南)、蛇头根草(江西丰城)、花杆莲、麻芋子(陕西)、野磨芋、花杆南星、土南星(江西)、南星、天南星(广西河池)、花麻蛇(云南思茅),多年生宿根性块茎草本植物。
魔芋是有益的碱性食品,对食用动物性酸性食品过多的人,搭配吃魔芋,可以达到食品酸、碱平衡,对人体健康有利。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泛称,主要产于东半球热带、亚热带,我国为原产地之一,四川、湖北、云南、贵州、陕西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省山区均有分布。魔芋种类很多,据统计全世界有260多个品种,我国有记载的为19种,其中8种为我国特有。魔芋地下块茎扁圆形,宛如大个儿荸荠,营养十分丰富,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钾、磷、硒等矿物质元素,还含有人类所需要的魔芋多糖,并具有低热量、低脂肪和高纤维素的特点。
魔芋食品不仅味道鲜美,口感宜人,而且有健身、治病等,所以近年来风靡,并被人们誉为“魔力食品”、“神奇食品” 、“健康食品”等。但魔芋全株有毒,以块茎为,中毒后舌、喉灼热,痒痛,肿大,民间用醋加姜汁少许,内服或含漱可以解救。因此魔芋食用前必须经磨粉、蒸煮、漂洗等加工过程脱毒。
质量指标
FAO/WHO,1996;FCC,1997
1.含量(碳水化合物)
2.干燥失重(105℃,5h;GT-19)
3.总灰分(800℃,3--4h;GT-6),详见GB 5009.4--2010
4.砷(GT-3-2)
5.铅(原子吸收法),详见GB 5009.12--2010
6.重金属(GT-16-2;试祥2g)
7.蛋白质(N*5.7;试祥3.5g),详见GB 5009.5--2010
魔芋适合人群
一般人群均可食用,尤其是患者和者的理想食品。
毒性
ADI不作特殊规定(FAO/WHO,2001)
鉴别试验
1.可分散于冷水或热水中,并形成高粘度溶液,其pH值为4.0--7.0,溶解度可随着加热和机械搅拌而提高。在其溶液中加弱碱可形成热稳定的凝胶,该凝胶剂即使在强热条件也不会熔融。
2.凝胶形成实验在试管中注入1%试样液,加4%硼酸钠液5ml,剧烈振摇后应有凝胶形成。
3.热稳定凝胶的形成试验(与瓜尔豆胶和槐豆胶相区别)取2%试样液,于沸水浴中在不断搅拌下加热30min,然后冷至室温。取该试样液50ml(相当于其中含试样约1g),加10%碳酸钾液50ml,在室温下使试样充分水化。然后再水浴中加热至85℃,并在不搅拌的情况下维持2h,应有热稳定的凝胶形成。而相似的水溶胶如瓜尔豆胶和槐豆胶则无法形成热稳定凝胶。
4.显微镜验查用50%异丙醇配成的0.01%甲基蓝,染色约0.1g试样,然后用显微镜观察。魔芋粉的特征有平整的椭圆形质点,其长轴长度约为100--500m。未磨碎的魔芋粉因为有凹形细胞,很容易与其它水溶拖相区别。在这些细胞的表面有网状结构。魔芋粉的质点在偏振光下,也有双折射现象。这种光学特征即使试样分碎成细胞粉也能显示,但不太明显。
含量分析在总量中减去灰分、干燥失重和蛋白质的百分率后的剩余百分数,即为试样中碳水化合物(普甘露聚糖)的百分含量。
魔芋精粉
1、主要成分
法定编号CAS[37220-17-0];INS 425主要成分 主要有甘露糖和葡萄糖以-1,4健健合[摩尔比为
魔芋精粉
1.6:(1--4):]的高分子量非离子型甘露聚糖(glucomannan),有少量以-1,4键和的支键结构,沿葡甘露聚糖主链上平均每隔9--19个糖单位有一个乙酰基,它有助于葡甘露聚糖的溶解。平均分子量20万--200万。
2、性状
白色或奶油淡棕黄色粉末。可分散于pH值为4.0--7.0的热水或冷水中并形成高粘度溶液。加热和机械搅拌可提高溶解度。如在溶液中加中等量的碱,可形成即使强烈加热也不溶解的热稳定凝胶。淡黄至褐色粉末。基本无臭、无味。其水溶液有很强的拖尾(拉丝)想象,稠度很高。对纤维物质有一定分解能力。溶于水,不溶于乙醇和油脂。
3、制法
由蒟蒻(Amorphophallus)各种植物的快根干燥后经去皮、切片、烘干、粉碎、过筛所得细粉,称“魔芋粉”,得率约60%--80%,由-1,4糖苷键链接的D-吡喃甘露糖,占干物质总量70%--80%,颗粒直径0.15mm左右,由于颗粒表面覆盖有非葡干聚糖,影响吸水性,凝胶能力低。
为此,可用乙醇、石油醚等进行物理改性,以提高水溶性、溶解粘度、溶解速度等性能,为此可将块根切片、粉碎后浸于乙醇中,在60℃下减压干燥,用石油醚脱脂,加氢氧化钠液溶解后过滤,滤液用盐酸中和后再加醋酸铅提取,取滤液,通入硫化氢以除去铅离子,加乙醇沉淀,离心分离后用丙酮干燥,先为粗品,再用氢氧化钠溶解,过滤,用盐酸中和后浓缩,用乙醇沉淀,离心后再用丙酮干燥而得精品,称“魔芋精粉”。
4、食用方法
把精粉加水糊化成为透明、无色、无味的糊精加入粮食食品中,能增加其粘性、弹性和伸展性,吸水性强,色泽、口感好,保水,保鲜、耐贮藏。而且比添加其它植物蛋白、鸡蛋蛋白和淀粉的成本低,效果好。
1.魔芋面条:按面粉重量0.2%比例的魔芋精粉加水糊化,加入面粉中揉成面坯,用常规加工挂面的方法制作。添加魔芋精粉的挂面颜色增白,久煮不烂,不浑汤,不断条,口感细滑,绵软。煮熟的面条在水中放1天仍可保持原状,不散不泥,回锅口味如初。
2.魔芋面包:按面粉重量0.1%的魔芋精粉糊化成糊精,添加于面粉和其它配料混合发酵后制成的。魔芋精粉添加于面包中的主要作用是保温、柔软、粘接,提高面包的膨松度,增加体积和弹性。比一般面包更柔软适口,食用时不发干、不掉渣、保水、保鲜的时间比一般面包延长一倍以上。可以提高用普通面粉制面包的质量和档次。
3.魔芋蛋糕:在制作蛋糕中加入魔芋精粉,可使蛋糕保水性好,弹性、韧性增强,体积增大。食用时,口感细腻可口,不掉渣。通常比普通蛋糕存放时间延长四天以上,使蛋糕的品质大为提高。
其制法是:将鸡蛋(或鸭蛋)0.9~1千克、糖1千克、魔芋精粉占面粉0.05~0.11%、泡打粉(NH4HCO3)占面粉0.35~0.45%、少许食用香料,混合搅拌、主发酵,加入面粉1.3~1.6千克中搅匀、浇模、装烤盘、烘烤、冷却,制成魔芋蛋糕。
4.魔芋粉条:粉条所用原料有豆粉、玉米粉、红薯粉、米粉等。除了豆粉粉条品质较好外,用其它原料制作的粉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色黑、易浑汤、断条、不耐煮、易泥,运输、搬动中易碎的缺点。为了改变粉条成品品质的缺点,添加魔芋精粉便是极有效的措施。
把一定比例的魔芋精粉糊化后加入不同的制粉原料中,按常规制粉工艺生产即可生产出色白、耐煮、不浑汤、不易断条、久放不泥,食用口感细腻、柔韧的成品。干粉条耐贮藏(可贮半年以上),耐搬运,质量比不添加魔芋精粉的粉条大有提高。
在各类淀粉原料中添加魔芋精粉的比例为:豆粉0.1~0.5%;玉米粉0.5~1%;马铃薯粉0.5~1%;红薯粉0.5~1%;米粉0.1~0.5%。
5.魔芋豆腐:魔芋豆腐是在普通豆腐的基础上添加魔芋精粉制作而成的新型豆腐。它比一般豆腐的韧性强、保水性好、不易破散、口感细腻、外观白嫩,烹调时吸味性强。用魔芋豆腐制作的豆干、豆丝、素鸡、蛋白肉等食品更接近肉食品的风味,又增添了有益于人体的半流质纤维,弥补了植物蛋白的不足。
其制法是:(1)将魔芋精粉按豆腐生产量(原料干重)1∶0.1%的比例称好,用温水糊化备用。(2)按常规制作豆腐的方法泡豆、磨浆、滤浆。(3)在熬浆前把魔芋糊精按比例加入豆浆中,并充分搅拌均匀。(4)将搅抖均匀的豆浆熬浆、点卤、上箱成型。
魔芋营养和
1、魔芋营养分析
(1). 化瘀:魔芋性味辛温,有推动血行、防止瘀肿的作用。魔芋所含的黏液蛋白能减少体内的积累,预防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;
(2). 消肿:魔芋对癌细胞代谢有干扰作用,药敏试验对贲门癌、结肠癌细胞敏感,可以化痰软坚,散肿,主治肿块、痰核、瘰疬等症,能够防治癌瘤;
(3). 、减少对脂肪的吸收:魔芋中的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,,防止便秘和减少肠对脂肪的吸收,有利于肠道病症的治疗,并能减少体内的积累,对、冠状有重要意义;
(4). 充饥:魔芋是低热食品,其中所含的葡萄甘露聚糖会吸水膨胀,可增大至原体积的30~100倍,因而食后有饱腹感,可用于治疗,也是理想的食品。
成分名称 | 含量 | 成分名称 | 含量 | 成分名称 | 含量 |
可食部 | 100 | 水分(克) | 12.2 | 能量(千卡) | 37 |
能量(千焦) | 155 | 蛋白质(克) | 4.6 | 脂肪(克) | 0.1 |
碳水化合物(克) | 78.8 | 膳食纤维(克) | 74.4 | (毫克) | 0 |
灰份(克) | 4.3 | 维生素A(毫克) | 0 | 胡萝卜素(毫克) | 0 |
视黄醇(毫克) | 0 | 硫胺素(微克) | 0 | 核黄素(毫克) | 0.1 |
尼克酸(毫克) | 0.4 | 维生素C(毫克) | 0 | 维生素E(T)(毫克) | 0 |
a-E | 0 | (β-γ)-E | 0 | δ-E | 0 |
钙(毫克) | 45 | 磷(毫克) | 272 | 钾(毫克) | 299 |
钠(毫克) | 49.9 | 镁(毫克) | 66 | 铁(毫克) | 1.6 |
锌(毫克) | 2.05 | 硒(微克) | 350.15 | 铜(毫克) | 0.17 |
锰(毫克) | 0.88 | 碘(毫克) | 0 | ?? | ?? |
2、魔芋食疗作用
魔芋性温、辛,有毒;
可化瘀,消肿,宽肠通便,化痰软坚;
主治瘰疬痰核、损伤瘀肿、便秘腹痛、咽喉肿痛、牙龈肿痛等症。另外,魔芋还具有、平衡盐分、洁胃、整肠、排毒等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