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,也被看作是一种作用于钙、磷代谢的激素前体,它与阳光有密切关系,所以又叫"阳光维生素"。维生素D是一族A、B、C、D环结构相同,但侧链不同的一类复合物的总称,A、B、C、D环的结构来源于类固醇的环戊氢烯菲环结构,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至少有10种,但重要的是维生素D2(麦角骨化醇)和维生素D3(胆钙化醇)。
维生素D2是紫外线照射植物中的麦角固醇产生,在自然界存在较少。维生素D3则由大多数 动物的表皮和真皮内含有的7-脱氢经紫外线(波长265~228nm)照射转变而成。维生素D3是维生素D中生物代谢率 的一种活性形式。在后文中提到的维生素D主要指维生素D3
维生素D3(胆钙化醇)主要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,人体的皮肤含有一种,经阳光照射后,就变成了维生素D3。所以,如果孩子能充分接受阳光直射皮肤4-6小时以上的话,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3,就基本上能满足。但是紫外线照射带来的皮肤癌上升、空气的污染、各地天气变化等问题的影响下,各国人群接受日照的时间都在减少,并且很多国家明确规定要限制接受日照的时间,因此全世界范围内维生素D均呈现广泛缺乏的现象。另外,维生素D3还可来自动物性食物,如肝类,尤其是由海产类的鱼肝中提炼的鱼肝油。维生素D3除存在于少数动物性食物之外,主要是皮肤中的7-脱氢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的,而7-脱氢胆醇则是由转变生成的,所以有人叫它太阳维生素。
维生素D3是脂溶性的,不溶于水,只能溶解在脂肪或脂肪溶剂中,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能耐高温和氧化。据实验,在130C条件下加热90分钟,其生理流行性仍不被破坏,但在酸性条件下则逐渐分解破坏,一般食物烹调加式样过程中,不会损失,但脂肪酸败时可以引起维生素D3的破坏。 维生素D3的计量单位有两种,即重量单位与单位。1微克D3相当于40单位;或1单位维生素D3相当于0.025微克胆钙化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