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产用的强氯精、碘等所谓的消毒剂是用来杀灭水体微生物、藻类的,这些被杀的水体生物并没有被及时清理出池塘,反而迅速沉落塘底形成有毒物质。正如:人机体受伤产生溃烂后,只是用双氧水涂擦但没有清除掉伤口周围的腐烂组织,这样的消毒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?
所以,我认为,现在所谓的水产用消毒药,贴切来讲,应该是杀生产毒药。如果可以的话,新的英文单词是这样:killiveproductoxin。
回到对虾的话题,目前影响对虾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是1种、2料和3管理(环境、投料及其他)。1.种质选育方面十多年以来仅仅是往生产速度上做文章,自然而然,目前的种苗对营养和环境的要求会更高,类似目前的肉猪一样,需要更好的卫生和营养条件做保障;2.料方面,我相信技术和配方应该更成熟,不会是目前虾产业的短板;3剩下就是管理,重中之重的池塘环境(底质和水质)和投料技术。
无数的生产案例已经证实,通过消毒来控制弧菌的感染、传染是根本不可能的,那我们现在还想通过消毒来解决什么问题?
如果有的话,就是氧化型的消毒剂可以提高池底和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,改变微生物生长条件来控制微生物种群和密度。但这个使用剂量有没有?显然,我们的国标里面,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指导意见。
相反,我们看到了消毒药带来了很多明显的坏处:1.杀藻杀菌,导致水体污染物短时间过量引起氨氮、亚硝态氮的超标,后对虾发病;2.破坏虾壳的正常人微生物组织,易引起继发感染,几年前,有虾农就告诉过我,用过硫酸氢钾改底,用完后虾壳干干净净,虾很漂亮,过几天后,虾就发病了;3.杀灭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硝化菌-反硝化菌(地球人都知道,这类细菌需要20多分钟才繁殖一代),导致绝大多数虾在50-60天左右发病(无法解决氮污染问题)。
后,既然消毒这么多不好,我们应该怎么做呢?首先,应该是增氧,特别是池塘底部溶氧的增加,能够解决很多污染问题,其次是脱氮,如何增加水体的硝化菌-反硝化菌的数量,这才是目前这个市道情况下养出大虾的关键点。
除了增加池塘底部增氧管道或气盘之外,经常使用先得“生氧降解灵+池塘宝”组合,亦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。